六十四卦变换表,六十四卦变换表原图
"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据传到了殷商未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故史称为《周易》,后世又称为易经。(也有专家学者称并非周文王所书卦辞之说,而“周"为周到,代表周密、周祥之意)传到春秋战国时期被孔子发现并由孔子学生著作《易传》。秦始皇焚书时,丞相李斯将其列为医书占卜书而避免于难,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之瑰宝流传至今。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各具阴阳又谓两仪。《易经-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凶吉,凶吉一成大业。"也就是说:太极在变化中产生天地为两仪。天地在变化中产生春、夏、秋、冬四象,四相在变化中产生出八卦,八卦在演变中可以和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地理方位的不同生衍出六十四卦。且和六爻组合交融演变为三百八十四爻中对人或事物得出趋吉避凶的规律,这就是六十四卦变化组合衍生的内、外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用以指导人们在万物变化中避免人生凶吉,成就其事业。